形態特征
又名五角楓、五角槭、色木槭,為槭樹科椒樹屬的落葉喬木。高可達20米。胸徑可達1米。樹皮灰色或灰褐色;單葉,寬長圓形,葉上面暗綠色,**,下面淡綠色,葉柄較細,花較小,常組成頂生的傘房花序:萼片淡黃綠色,花瓣黃白色,子房平滑**,翅果近橢圓形。 花果期5~9月,花多數,雜性,雄花與**花同株,多數常成**的頂生圓錐狀傘房花序,長與寬均約4厘米,生于有葉的枝上,花序的總花梗長l-2厘米,花的開放與葉的生長同時;萼片5,黃綠色,長圓形,頂端鈍. 形,長2-3毫米;花瓣5,淡白色,橢圓形或橢圓倒卵形,長約3毫米;雄蕊8,**,比花瓣短,位于花盤內側的邊緣,花藥**,橢圓形;子房**或近于**,在雄花中不發育,花,柱**,很短,柱頭2裂,反卷;花梗長1厘米,細瘦,**。
翅果嫩時紫綠色,成熟時淡**;小堅果壓扁狀,長1-1.3厘米,寬5-8毫米;翅長圓形,寬5-10毫米,連同小堅果長2-2.5厘米,張開成銳角或近于鈍角。
生長習性
五角楓稍耐陰,深根性,喜濕潤肥沃土壤,在酸性、中性、石炭巖上均可生長。萌染性強。
干旱山坡, 河邊, 河谷,林緣, 林中, 路邊, 山谷櫟林下, 疏林中,谷水邊, 山坡坡闊葉林中、林緣、 陰坡林中, 雜木林中。
五角楓地理分布:該種分布很廣,產東北、華北和長江流域各省。**西伯利亞東部、蒙古、朝鮮和**也有分布。模式標本采自蘇聯西伯利亞東部。
五角楓并集中分布中國東北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林區。
繁殖方式
主要采用播種繁殖。選擇10年生以上、生長健壯的植株作采種母樹。果實采回后,暴曬3~4天,揉去果翅,揀去夾雜物,儲藏于通風干燥的室內,葉可翅儲藏。=
園林用途
秋葉變亮**或紅色,適宜做庭蔭樹、行道樹及風景林樹種。